帝国视界演示站-【DG047】

...高校研究生蒙古国网球赛事内蒙古农业大学吴迪(网球运动员...(高校研究生排名)

gong2022 2024-05-09 03:03:15 考研机构排行榜 评论 AD





“国家的需要在哪里,我们的阵地就在哪里”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吴迪说。
几间农舍,一所院落。科技小院虽小,却大有可为。在广阔的田畴沃野,一批批涉农牧专业研究生扎下根,为农牧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服务,用心用情用力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扎根科技小院 青春拔节生长
记者:白莲
几间农舍,一所院落。科技小院虽小,却大有可为。在广阔的田畴沃野,一批批涉农牧专业研究生扎下根,为农牧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服务,用心用情用力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走进科技小院,记者带您领略乡村振兴一线上激扬的青春风采。
包头市达茂旗乌克忽洞镇套马沟村四面环山,扎达盖河贯穿东西,内蒙古达茂牛业科技小院就坐落在套马沟村。科技小院建成以来,内蒙古大学家畜现代生物育种团队驻守在此,带来多项高新技术,为当地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每天的工作日志记录过程中,我们不光记录开展的采血、测量等具体工作,还能获取相关实验数据。我们能知道牛的生长趋势和生长过程,反过来还可以进行分析,发现哪些地方能够改进,回到实验室里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找到相关科学机制。”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吴迪说,来到科技小院1年多时间里,他深切感受到科技成果要转化到迫切需要的地方去。

像达茂牛业这样的科技小院,内蒙古共有49家。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院校的研究生活跃在科技小院,在导师及专家指导下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不仅为新时期“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力量,也挥洒汗水把创新的论文书写在大地上。
“只有到现场去,才能真正学会知识、运用知识”
初春正是实验母牛的妊娠期,需要密切关注牛群的生长和健康状况。记者采访时,由于惦记着科技小院,刚返校的吴迪打算先安顿好学校的事,下周就回到科技小院。

品种驳杂、个体较小、产肉量低,饲养环境和营养条件差……初到套马沟村,团队认真调研当地肉牛产业,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套马沟村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养殖规划。
“李光鹏老师常告诫我们,科研的责任是报效国家、造福社会,只有到现场去,才能真正学会知识、运用知识。”吴迪说,走进乡间地头、坐在农户炕头,才能随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通辽市科左中旗高粱科技小院位于西辽河平原盐碱地最集中的地区,高粱种植是当地种植业的主打产业。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余忠浩实地考察后发现,当地林下种植高粱存在种植密度低、水肥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通过筛选矮杆耐密植品种、合理规划种植密度等手段,在余忠浩和团队的努力下,当地高粱平均亩产量由1000斤提升至1200斤。现在,余忠浩所在团队制定的林下矮秆高粱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标准已报送相关部门审定,研制的盐碱地高粱播种机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而这些成果都已落地在田间土地上,悄然改变着当地农牧民的传统种植习惯。

自2019年以来,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先后建立7个科技小院,目前共有31名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在此入驻,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服务。4年来,来自多所高校的科研团队围绕小麦、玉米、葵花、果蔬、奶牛等特色产业,集成了土壤盐碱化改良、农业四控技术集成等多项种养技术。“农牧民对科技的需求迫切而务实,通过研究生长期蹲点驻扎转化高校新理念新技术,不仅改善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人员不足现状,也培育了一批新型农牧民。”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科协主席苏庆春说。
“多和这些娃们唠嗑,管用着哩”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雨水节气刚过,科技小院里热闹起来了。
“老乡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关于玉米的‘两改一增二保’技术……”位于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浩勒本召嘎查的玉米小院座无虚席,一场实用农技培训正在进行,主讲员是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研究生董宇恒。
“专业理论对老乡们来说较难理解,于是我们把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挂钩,譬如说‘增肥增效能提高产量’,就把作物形象地比做人,‘人吃饱了吃好了才能身体健康、茁壮成长’,帮助老乡更好地理解吸收相关知识。”董宇恒说。

“多和这些娃们唠嗑,管用着哩!”科技小院落户起,村民常大爷没事的时候总爱来“唠会儿磕”。“秸秆怎么还田?”“有机肥如何处理?”……学生们给出的答案大都被常大爷运用到自家田地里。
“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我感受到农民的求知欲很强烈,也了解到很多实际问题。当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开展时,我们面临的是更多的挑战。”董宇恒说。
“小徐查出来了吗?甚毛病了?”“叔,我查了资料、请教了老师,初步判断是真菌病害茎基腐病或立枯病,需要药剂灌根。我还得再观察后给您回复。”在杭锦后旗蒙海玉米科技小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徐俊平给记者翻看去年7月的一次微信对话,而这样的场景,在农事繁忙季节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数据显示,去年我区科技小院线下实地组织新型农牧民培训、农牧民素质提升培训、农牧民科技能力培训等各类科普讲座300余场,线上指导培训农牧民5万余人次,广大青年学生正成长为“三农”战场上一支有力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国家的需要在哪里,我们的阵地就在哪里”
“当导师李光鹏教授和杨磊研究员为我规划博士培养方案时,科技小院的培养方案让我眼前一亮。”吴迪告诉记者,3至5年的项目期里,博士研究生至少要2年时间驻扎一线,结合实际完成导师布置的研究任务。现在,吴迪找到了研究的方向,并打算把在开展实际工作中获取的数据运用在博士论文撰写中。
参与30多项国家、地方科研项目,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申报9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参与选育4个马铃薯品种、研发8套灌溉施肥设备,29位研究生获得相关科技奖励、9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提起学生们在科技小院里取得的成绩,内蒙古马铃薯科技小院负责人、内蒙古农业大学贾立国副教授如数家珍。
从2011年建立内蒙古第一个科技小院,到2016年施行与规模化生产接轨的科研与技术示范推广模式,内蒙古农业大学马铃薯种质创新团队一路摸索前行,目前通过科技小院培养研究生40余名,培养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当务之急。”贾立国感触颇深:“国家的需要在哪里,高校培养人才的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实践证明,在科技小院历练成才是地方农业院校涉农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有效途径。”

去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又获批“内蒙古阿拉善驼业科技小院”等20个科技小院,并积极联合有关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和当地合作社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更好地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培训推广的同时,助力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为乡村振兴一线输送人才。
近年来,自治区通过各类政策举措引导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向科技小院聚集,推动科技小院建设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一座座科技小院建成,一位位研究生走入科技小院,服务带动小麦、向日葵、马铃薯、燕麦和羊业、草业、中药材等20多个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未来,我们将在进一步扩大科技小院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建设。围绕作用发挥、成果转化,在农业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共享发展等方面

下功夫,激励和支持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小院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自治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手记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科技小院是建在广袤沃野上的“第二课堂”,也是广大青年人才书写人生论文的一方舞台。“住下来是态度,融进来是决心,推出去是能力。”借力科技小院,学生们走出校园走入乡间,把所学与所需结合起来,把科技成果转化到最需要的地方,努力扎根大地、向上生长。在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同时,也磨炼意志、收获成长,接受身心的双重洗礼。
新时代、新需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上,期待更多青年展现力量、体现担当,在广阔天地中成长成才、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好成绩。
1
媒体聚焦 | 武利民:让高校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沃土
2
叮咚!快来领取你的新学期专属幸运色
3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娟:用热忱之心浇灌,以师者之德育人


来源 :《内蒙古日报》
编辑 :白佳璇
审核 :李文娟 刘雪峰
主编 :吴栓虎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考研机构培训排行榜 - 考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