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视界演示站-【DG047】

...学院教授何秀凤立足行业,坚持工程问题导向培养学生_研究生...(上海中医学院何教授)

gong2022 2024-05-07 13:56:33 考研机构排行榜 评论 AD




原标题: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秀凤:立足行业,坚持工程问题导向培养学生

慧天地”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华测导航,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华测专题访谈

师说系列



本期访谈对象:何秀凤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我培养学生一直坚持问题导向,

尤其是工程问题导向

q:何老师,您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请问有什么心得?

a:我2001年从国外回来已经22年了,回来以后就来到河海大学,现在培养的研究生有110多个,30多个博士,80多个硕士。从我们河海大学的行业属性出发,我培养学生一直坚持问题导向、尤其是工程问题导向。

北大、清华这种中国数一数二的高校,他们可以去探索一些理论上的、原创的创新,但是河海大学应该服务行业。我们经常会带着研究生到水电工程项目上去、到大坝库区去,跟这些管理部门、工程部门的校友、领导去交流,了解工程当中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然后结合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以及我们课题组现有的特色进行提升,这就是所谓的工程关键技术的培养。

我个人认为这一方面是给国家重大工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是锻炼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以后工作还是要到工程当中去、到设计院去,如果没有这种一线的、现场的工程经验,他们所学的知识就很难适用,理论的研究如何为工程服务、学生如何尽快适应工作,我觉得这是我们高校老师如何将研究生培养成高层次人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杭州三桥监测现场

我的学生群里,经常会传来各种各样的好消息,有的学生已经担任了一些重要岗位的领导,分管的都是科研,为所在单位作出了重要贡献。我还有很多学生是在高校里,他们也能够把我这种理念传承下去,因为他们的学校也是有行业背景的大学,他们都会依据自己所在学校的行业背景去培养学生。我觉得这样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也有兴趣,能够快速的培养人才,不至于像现在有些学生毕业以后在单位无所事事,主要就是所学的知识没有跟工程、跟他所在单位的工作岗位很好的结合起来,做不到无缝连接、尽快适应。

另一方面,就是同你们这样的公司密切合作,能够让我们最早的了解到新产品、新技术,包括你们华测,在我们没有付钱的情况下,就把一些设备提供给我们用,所以要特别感谢这些企业负责人的胸怀和胆识。我们培养人才,很重要的就要有先进的设备,不能用仿真数据,需要用实际数据,所以我2001年从新加坡回来后就跟这些公司一直在合作,这样做下来我们是相辅相成的。文章发表了,我们都会感谢这些公司提供的某某设备、提供什么数据,让全球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知道这些公司的产品在我们水电工程得到了应用。另外一方面,因为有了真实的数据,又有好的工程背景,我们也能够发表一些高水平的论文,能引起全球的关注。



在锦屏水电站工地

现在,我们的主要精力是关注中小型水库的安全监测,大型水库的安全监测系统都比较完备,而中小型水库,我们到湖北、山西、江西、安徽去调研,发现太多问题。北斗办看重河海大学的行业背景,在我们这里专门设立了北斗水利水电创新应用中心。河海大学在水利行业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我们可以拿到基础的数据,看到一些全面的设计方案。目前这个中心有300多平方米的实验场地、有大型展示屏幕,还有40多个研究人员,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做点贡献,更希望和你们这样的企业合作,共同解决中小型水库的安全监测问题。除了北斗的应用,我们还会结合高分影像做数字孪生,汛期马上就要到了,如何防洪减灾,我们希望结合北斗、遥感、通信技术,在水利应用上做出自己的特色。

课题组的主力就是我们的研究生,他们都会跟着我们一起走出校门,从早期的调研,到最后形成实施方案,研究生会按照特有的一个专题去完成,这样他们就有了项目和工程经验,所以用人单位都非常愿意招收我们的研究生,不管是博士还是硕士,像博士还没毕业就已经被预定了,大地测量学科我们河海大学还是很有特色的,很多单位都需要这方面人才。我们的学生出去找工作是比较有优势的,因为他有工程背景,在工程实践中用北斗gnss技术做了许多项目,面试时能讲得很具体、很细,都是自己动手实实在在干过的工作,单位很需要这样的人才。这几年我们的研究生主要是服务于工程,水利水电、国家电网、公路交通都有,博士生大量的是在高校和设计院。

培养学生最难的是要解决思想问题

q:何老师,您觉得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a: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最难的是思想问题。我的课题组有10多个老师,我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带年青的老师,培养1个教师出来,他可以培养10个学生,有10个教师就可以培养100个学生。我经常跟年青老师讲,带学生最重要的是怎么跟学生交朋友,怎么样给学生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没有一个学生是因为智商问题完成不了学业,更多的问题都是来自于消极的思想,他的思想问题无非就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比如觉得与自已已经毕业的同学相比赚钱太少,读研究生不划算等。

有一种,他的本科同学毕业了,马上张三拿多少钱李四拿多少钱,他还在读书,会有失落感,还有就是对前途看不清,不知道几年以后能找什么样的工作,工资会不会比本科的同学高,这是他很大的困惑。所以我们会经常和学生聊天,更多的是解决思想问题。只要他把人生这些迷茫解决了,学术研究不是问题。大量的学生不是抑郁症,是抑郁的情绪,如何将这个情绪给它尽快化解掉,需要我们导师的帮助。



课题组秋游

我带了20多年的研究生,深感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可能超过家长。我的学生只要我一次谈话,基本上他的问题就能解决。有的是他来找我,更多的是我们主动去找学生,因为要尽快发现并解决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学生毕竟年轻,他们对未来这种不确定性和担忧是正常的,我们老师要和他们多交流,一定要深入学生当中,和学生打成一片,解决思想问题,然后再去从事他的研究。

我们有些年轻老师觉得学生就像一颗树,放在那,有太阳有雨水就能生长,这样不行,要松土要拔草要施肥,解决他的问题,问问他关心什么、目前的困惑是什么?老师对学生一定要坦诚,学生对导师也会很诚恳,现在导师和学生都是双选的,学生既然选了你,他还是比较崇拜导师的,所以坦诚相待,他也愿意把自己的问题给你讲出来。

学生正处在黄金年龄,不能让他们浪费时间,往往会因为一件小事情、甚至一句话会导致学生产生坏情绪,一定要在他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让他们建立好自己的“三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学生家庭的小家才是负责的,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先和学生做朋友,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然后才是给出合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向。这么多年下来,我就感觉到学生只要开开心心,充满阳光,不管男生女生,他们的潜能都很大。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与研究生做实验

当然还要将社会需求告诉学生,国家有什么重大需求,用人单位有什么需求,当前发展比较快的技术是什么,前沿技术是什么,学生的求知欲是比较强的,学生了解了这些,他就很有动力。所以我刚才讲了这么多,实际上归根结底就是动力。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动力更重要,一旦有了动力,他就会自觉的去做。

我感觉到有些事情不是靠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去空谈,我们导师和学生谈的都非常现实,结合某个工程,结合某一项设备,你看到的这个设备,我们将要用到哪里?目前的难点在哪?我为什么要用它?我会告诉学生,那个地方为什么要辅助技术,还要加上其它综合的知识,这个地方又有它特有的要求,我想这些学生未必全都能听得懂,可能也不是他论文要的,但你要让他知道这件事做了有什么用,这样他的知识面宽了,对社会了解多了,他自然就有兴趣有动力,后面他就会很主动积极的去发展。

我最怕看到研究生愁眉苦脸。有一次有个学生朝我迎面走过来,但他却低着头从我身边溜走了,我想一定有问题,就赶紧把他喊回来,果然不错。我们有很多是农村来的孩子,家庭有困难,我们会用各种方法去和他聊天,知道他有困难,需要及时给予帮助。如果连吃饭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解决,他就根本没有动力去做研究。有一部分人是自卑,有的青年人是因为失恋,还有一些对前途渺茫,跟同学比觉得没有希望,原因各种各样,不同时期都不一样。现在学生都很优秀,他们吸取知识的速度比我们要快,如何去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解决一些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作为导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职责,毕竟高校是培养教育人的地方,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生观,这是我们高校必须要做的事。

选择学生主要是看

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

q:何老师,您刚才提到现在都是双选,老师要选学生,学生也要选老师,你选学生时最看重的是什么?

a:我的学生,每个人第一次谈话时,我都会跟他们讲,我不怕你们笨、能力不强,我觉得你们都不笨、都有能力。我一定告诉他们我对学生的要求:人品第一,学问第二。所以我在选学生时,我可能只是问问他的家庭情况,问问他的同学,问问他原来的学习情况,实际上我是在观察一个人的吃苦耐劳、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如果一个人都不肯吃苦,就很难培养。在我们课题组里,会安排一些任务,即使感觉到对他没用,但是他还是愿意去做,这就是很好的品质。团队协作,如果每个人都只想着做自己那一点事,对他人不闻不问,这样的人培养出来,也不是我们国家需要的。所以我更主要是看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最好还能再活跃一点。至于你是不是来自于名校,是不是考分很高,这都不是我重点看的。

我曾经招过一个普通大学过来的学生,考分排专业倒数第二,按理说这类学生到不了我这里,到我这里来的一般都是排名前面的学生。他的老师给我推荐过,我得关注,后来我看这个学生综合能力强,他面试的时候是加分,那就说明他的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比他的分数要高,后来确实也发展很好,现在已经读博士了,去国外留学马上就可以回来。我相信这个学生,虽然考试成绩是排在倒数第二,到了他最终毕业的时候,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研究生,目前他研究的能力、发表的论 已经超过和他同时进来的同学,这是因为他能吃苦耐劳、善于团结协作。这样的学生非常能够吃苦,非常有协作精神,愿意为大家服务,作为导师,我也会因人因材施教的,会给更好的资源。道德品行好的学生,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我会全方位的培养他。

q:学生在选择导师时,怎么选择一个好导师?或者说,怎么评价一个导师是好的导师?

a:我个人认为导师不在水平高,第一是责任心,第二是他的善心,一定要善良。作为一个全职的教职人员,你必须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要把学生当自家的孩子来对待。我经常会给我们团队的这些年轻老师讲,我们作为导师责任重大,虽然他们很年轻,不能说这个学生是他家的孩子,但是我说你要把他当成你的弟弟妹妹、当成你的表弟表妹,有的学生确实不懂事,有时候话说出来会让人很伤心,我说你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你发现你自己的孩子或者你自己家的亲戚,有的时候对你也很无礼,难道你就不认他吗?你会和他断绝血缘关系吗?不能。



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他不礼貌,但是要耐心的去给他分析、跟他谈话,不能把他一下扔在旁边,不能这样干,这样干就不是我们高校,我们高校就是教育培养人的地方。我觉得既然能够到了研究生这个行列,他一定是可塑的,所以和他们交往一定要有技巧、有智慧,你毕竟比他年龄大,你的知识毕竟比他全面,拿出你的智慧和善心去感化他,我们一定能修正他们不足的地方,一定要让他看到自己大的成绩也好、小的成绩也好,建立起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样他就能走向良性发展。如果反过来你把学生骂一顿、训一顿,哭哭啼啼的,他就会受到抑制,所以导师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既然学生选了你,他也是经过思考、了解过,作为导师,无论将来学生进来是你希望的还是你不希望的,你都要把他当成一种责任,一定要把他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q: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不是和你在国外那么多年的经历有关系?国外是比较注重鼓励的。

a:1996年我去香港理工大学,后来又去了挪威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我会走进他们的本科课堂、研究生课堂,听他们老师讲课,在新加坡还直接参与了他们本科的毕业设计,还有一些课程设计,我感觉西方以人为本,学生的意见是一定要尊重的,他们的老师跟学生感情非常深厚,称兄道弟。当导师跟学生很亲切、很融洽的时候,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在香港理工大学

回国以后,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纯粹的西方的教学模式不能拿到中国来,因为中国学生从小的教育环境不同于国外。比如国外的导师跟学生一起吃饭喝酒,什么都讲,老外他们可以这么做,但是在中国导师与学生关系不能这样,我们可以定期的聚餐,边吃饭边交流,这个是可以学习西方的一些做法。我之所以讲要有爱心,对学生要宽容一点,这个还是受启发。在国外那些年,一是眼界比较开阔,再就是接触的人多,不同人的思想给我影响,我也是一个比较善于去思考的。我后来就想,我们的老师跟学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一些学生能发展得很好,而部分学生发展不理想?导师是不是一定要高高在上、成天摆出一副很严肃的面孔,西方好像没大没小,大家都是平等的,像一家人一样。客观的讲,我的学生对我的评价还是蛮高,不只是对学术的评价。所以我的学生生源比较好,报考的比较多,最主要,我觉得还是要用宽容之心和爱心去对待学生。学生是一级一级相传的,高年级的学生传到低年级,甚至扩散到其他同学当中,他就会知道何老师很善待每一个学生。

导师永远都要学习

q:何老师,您和哪些同行交流比较多一些?

a:同行交流比较多的还是在测绘学科和土木工程,但是因为我一直在搞交叉学科,所以南航那边的自动化导航是我原来的本行,交流还是比较多的,我会定期去听他们的报告,或者参与他们课题组的讨论。





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参与学术会议

我们导师永远都要学习,就像近期我请我们学校数学系的教授给我们指导研究生,我还带着博士生去听他们讲课,越往深处研究,越是觉得数学知识不够。数学教授也很感谢,因为他们整天在搞的公式不知道应用场景,我们在应用中遇到问题,他们的数学知识看能不能加进来一起解决,这样的讨论就很好。



与刘先林院士交流

我们搞科研的人,书肯定要看,但是时间来不及。你如果等到书出来,等到文章发出来,那已经来不及了。过去要同时指导5个博士开题、现在2个,这么多博士,你要给每个人都要定一个很独立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导师一定要走在学科最前沿,你要等那个书出来、等那个文章出来,绝对来不及。所以更多的是需要交流,特别是不同学科的人在一起交流,一定会产生共鸣,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产生新的思想。

q:您刚刚说到一个学生成才最重要的其实是动力,您自己求学和科研的道路也非常丰富,支撑您一直到现在的动力是什么?

a:我没有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我的父母都没有上学读书,所以在我很小的时侯父母就告诉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在我们那个年代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要好好读书。我的妈妈从小就给我讲,她这一辈子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没文化受人欺负。可能我也算是比较懂事的小孩,从小觉得没文化就不行,所以这种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原生态的家庭。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本硕学习

我上大学也不是很顺利的,我们家在泰州西郊乡,上的是农村学校,同一个老师教我们数学、美术、历史、地理,只有语文老师是单独的,英语没有老师。我考大学第一年没考上,因为没学英语,英语的分就丢掉了。后来为什么还要考?因为那个年代考不上大学,就只能是很普通的一个工人,我高中同学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就我一个人考上大学了。



在香港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到了大学就特别用功,因为知道上大学非常不容易,仅10%的录取率。大学读书时80%都不考研究生,但我立志考研,还考了全班第一,研究生导师袁信教授正好是搞gps研究,我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后来1995年看到香港理工大学陈永奇教授也有gps研究方向,我就报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博士生奖学金,当时拿这个奖学金很难,香港理工大学全校留有竞争名额,各个系申请的学生根据自已提交的研究计划书参加竞争,最后能拿到这个奖学金很不容易,因此就特别珍惜。



在挪威科技大学做博士后

到了香港,眼界更加开阔,我不到3年就毕业了。我希望到西方去看看相关技术是如何发展的,那时候已经有小孩了,所以就赶紧抓紧时间,去西方国家做博士后研究,后来在挪威科技大学做了一年的博士后,挪威那个地方生活和工作节奏太慢了,再后来就来到华人最多的新加坡,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当时gps是刚刚开始。就这样,越做越有兴趣,这就是动力。在香港读博士时是解决高楼gps遮挡问题,挪威科技大学有一个课题组专门做gps/惯性导航的组合,当时还是想多学点知识,毕竟那时年轻,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多掌握一点技能,这就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原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做法,不用去否认他人,我从来不否定别人的思想。现在的学生很现实,买大房子,买辆好车,这都没问题。我们那时没这样想,绝对没想到买房、买车,就是希望再到另外一个课题组、另外一个实验室,再去学习人家的经验,能不能再多学一点东西,回来能够更好的服务,比别人做得更好一点,毕竟你学的多,知识结构不一样,认知能力相对要好一点。所以对我来说,我后来总结还是因为出生不好,但有一种强烈的上进心,就想多学一点、多掌握一点知识。我始终觉得机会非常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不能把它浪费掉,这是我最原始的一个想法。

q:作为一个从事工科科研方向的女性,您有没有遭遇过歧视?您对女孩子学工科有什么看法?

a:你的第一个问题我可以一句话回答,我没有遇到过。我一直在高校里面工作,常常一坐下来,满满一屋子也好、一桌子也好,全是男士,就我一个女性科研人员,所以我感觉到别人不仅没有歧视,可能还会刮目相看。



在测绘科技与学科建设暨《测绘学报》

创刊50周年高端论坛做报告

但是我们测绘专业的女生找工作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单位只要男生不要女生。我们有一个女生比较能干,单位不让她参加面试,她就直接闯到招聘负责人那里质问:“你们为什么不要女的?你看我手里拿了多少个offer,我比他们男生还强,你们为什么不要我呢?”她就开始跟人家讲她的优势是什么,后来人家觉得这个女生蛮强的,很能干,就破了规矩录取了。这是我们的本科生,我们老师经常拿这件事出来说。所以无论男生女生,关键还是要自强,不要自我放弃。社会对女生是有不利,但更多还是要自己自强自立,不管社会对你怎么不利,我觉得事在人为要能够迎难而上,你不要我非要,你让我讲几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思想总可以吧?



担任“lidar & rarar 2011”

大会执行主席

众多的人都在塔底下,塔顶层上永远是少数人,所以女性要想得到好的工作,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我认为还是要改变自己,不要想去改变社会,让社会给你专门照顾一下。你要想发展好,一定是靠实力,自强自立,你自己都放弃,你自己在那抱怨,还指望社会专门开一个绿色通道把你保护起来,这都是不现实的事。

研究生毕业以后虽然不是学生了,

但还是朋友

q:学生毕业以后和你联系多吗?

a:我的原则是,研究生毕业以后虽然不是学生了,但还是朋友。学生毕业以后只要有任何需求,我都尽最大可能的满足。我的学生有个群,大家联系比较多,经常会有学生寄一些东西回来,我也不知道是谁寄的,也不好意思去问,有个学

生在西藏那边的高坝工程工作,给我寄来几块坝底的石头。我觉得学生出去以后,如果他还能够想到老师,那都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要贪图什么,我现在也没有什么权力,也帮不了他什么。学生只要能够发展好,做老师的就很开心。

有个学生将公务员辞了,回去高校工作,他觉得辜负了老师的希望。我说你自己经过深入的思考选择了合适的工作,我就永远支持你,需要我这边支持什么,我们就给你尽量完成。我认为学生家庭的幸福、个人的快乐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学生要当个领导、非要让老师脸上有光什么的。他们有时候会需要来自老师的一些帮助,我对毕业后的学生还是和在学校里一样,无私奉献,我个人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所以对学生永远都是我最开始讲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很多问题就会解决。

q:我们现在看到不同层级的大学,985也好,211也好,普通高校的也好,大量的学生在选择考研,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者说什么样的学生应该选择去读研究生?或者适合去读研究生?什么样的学生其实本科毕业就可以走向社会去工作?

a:这个确实是东西方文化一个很大的差别,在西方本科一毕业马上就去工作,所以西方人讲,只有你们中国人天天忙着去读研究生、读博士,外国人不理解。可是在中国,我认为还是社会导向造成的。你现在如果不是研究生,可能门槛都跨不进;如果你是一个博士生,你的选择会很多,要求可以提得更高,可以去更好的部门。我认为现在这么多学生读研,最主要还是用人单位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也不反对。因为中国人很多,由于我们特有的培养机制,现在研究生可能也就相当于过去的本科生。所以基本上研究生毕业后,用人单位才能够真正用起来。我只能说这是中国国情,短期里很难改变,而且现在学生家庭条件好了,很多家庭不需要他着急工作。



博士学生论文答辩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我觉得现在研究生就是一个通识教育。你不读大学就等于文盲,西方就是这样。在我们中国可能现在只要稍微有点条件,就要接受研究生的教育。至于博士,我不建议都去读,现在的博士有些人在读的时候,我都劝他去按照硕士毕业,我劝过两个,因为他读完博士以后,无论对国家、对他个人都不好,还有可能要产生非常不好的结果。我会很婉转地告诉他,根据你个人的情况,你最好先按硕士去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当你感觉到还需要再读博士的时候,欢迎你再来,这个大门永远给你敞开。

为什么会终止某些人读博士?我就发现这些同学第一是目标不明确,他读博士就是想要个博士的帽子,我后来跟学生讲,你如果是个博士,但不具有博士的才能可能会害了你自己。你到了单位,人家一听说你是博士,可是你什么也拿不出来,别人后面一定会讲这还是个博士、哪像个博士,经常会被骂傻博士啥都不懂,你会极度的压抑。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博士,我现在的博士大部分都是我们这里硕士毕业的,从里面发现优秀人才。他要有一定的敏锐力,就是我们老百姓讲的要有悟性,很多知识告诉他都不理解,怎么开导都没有用。

我们国家现在将博士数量也扩大了,我觉得博士不一定搞这么多人,他毕竟是一个国家培养的很顶尖的人才,国家财政投入很多,导师也会投入很多精力。我经常给我的博士讲,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买房子、找工作,5件事都要在博士的4年最多5年里面完成,任务很重。如果这个博士生没有一定的敏锐、悟性、毅力,心理素质和吃苦精神,很难读出来。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博士跳楼,我认为这都是选人和培养过程中出的问题,不可能是到了你这里学了两三年才出的问题。

本次访谈于2022年6月28日在南京进行

声明:本专题文章仅代表采访对象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荐读

邢媛媛:早期欧洲人制作地图中的“世界”

4个武大学生,造出一座元宇宙虚拟校园

专家视点 | 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新近国际造法进展和国家实践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公众号聚焦国内外时空信息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动态、跨界融合趋势,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传播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为时空信息类相关专业学子提供日常学习、考研就业一站式服务,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精准对接的平台。

《慧天地》借鉴《读者》办刊理念,把时空信息领域的精华内容汇聚到平台上。我们高度重视版权,对于精选的每一篇推文,都会在文章开头显著注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慧天地》运营团队

投稿、转载、商务等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huitiandi321

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编辑:谭江梅 审核:于瑞凯

指导:万剑华教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考研机构培训排行榜 - 考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