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视界演示站-【DG047】

爱我辽大 辽宁大学2019-2020年“先进青年集体、杰出青年人物”揭晓

gong2022 2022-11-15 18:43:47 考研机构排行榜 评论 AD


??2019-2020年,全校师生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投身学校发展建设和疫情防控等工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杰出青年人物和先进青年集体,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下来,就和团团一起来看看

辽宁大学2019-2020年

“先进青年集体、杰出青年人物”事迹!

先进青年集体

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管理科是学院的业务骨干科室,全体成员政治信念坚定、作风正派,个人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为外事干部,时刻谨记“外事无小事”,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度,一切工作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出发。工作中,秉承“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履职尽责,热情细致,以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为国际学生保驾护航。

同时,勇于探索,突破创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以富有中国特色的活动为载体,搭建中外学生互动平台,培养和指导的国际学生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比赛中荣获大奖,为学校赢得荣誉,学生满意度高,社会影响力大。

疫情期间,科里全体成员顶住压力,冲锋在前,在辅导员人手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线上、线下24小时持续不间断工作,为国际学生坚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墙”,圆满完成了2020年至今的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1月,因学生管理服务细致周到、管理安全有序、工作成绩突出,辽宁大学荣获沈阳市“留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物理学院学生工作团队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合全院育人项目、载体、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生工作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

他们始终将思想引领工作放在首位,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不断凝心聚力。“情暖辽宁、志愿同行”,那是雷锋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众志成城,共同战疫”,那是抗疫精神的宣传弘扬。他们践行铸魂育人、拓展实践育人新方法。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团队成员带领学生们感受扶贫攻坚、寻访红色足迹;

建党百年,他们带领学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团队不断丰富德育载体,强化活动育人,举办了“月圆中秋家国梦、理贤汇聚辽大情”中秋晚会、“评先进、树典型”青春风尚颁奖暨文艺晚会、抵制校园贷和预防犯罪”宣讲会等。他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他们不断提升团队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将思政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

他们派驻第一书记,助力扶贫攻坚,并将扶贫攻坚过程中的事迹讲给学生们,鼓励大家将科研和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团队始终把立德树人刻在心上,把岗位责任放在心头,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他们将不断创新、探索规律、将物理学子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轻型产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指导团队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通过科技大赛等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水平。团队聚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立足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整合有效创新模式,推动相关专业纵深发展,为辽宁大学理工科发展创新汇聚青年力量。

该团队依托轻型产业学院承办了2018-2020年辽宁大学本科大学生食品创新大赛和2020年辽宁大学食品安全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累计246人次参加比赛,择优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2018-2020年辽宁省食品创新大赛和2020年辽宁省食品安全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并在省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累计荣获省级一等奖16项,省级二等奖16项,省级三等奖31项,辽宁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团队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再创佳绩,成果喜人。奖项包括:2018年“创青春”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铜奖各1项,2019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级二等奖1项,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铜奖1项,2020年“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铜奖1项等。

药学院辽宁省医药原料药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针对恶性肿瘤、病原体微生物感染(耐药菌)、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究,以及解决医药卫生产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团队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突破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瘤药物抗耐药关键技术,取得重大成果,候选药物环苯替尼项目获得沈阳市“双百工程”立项,沈阳市社会发展项目立项,正在与企业联合进行后续研发。该项目获2020年沈阳高校“双服务”重点项目成果,团队于2020年4月获得中共沈阳市委颁发的“2019年服务沈阳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团队负责人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20年1月27日疫情刚刚爆发,团队迅*立辽宁大学2019-nCOV攻关小组,由于疫情原因不能进入实验室,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开展科研工作,针对冠状病毒3CL水解酶(Mpro)的高分率晶体结构,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进行大量化合物筛选,获得了5个可能具有活性的化合物,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五所)合作,对化合物进行了抗病毒活性评价。疫情期间,团队成员以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抗击新冠肺炎做出十分重要的工作,彰显奉献精神,攻关小组与时间赛跑,在计算辅助药物设计过程中争分夺秒,彰显科学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抗击疫情的时代精神。中共辽宁省委统战部《信息快讯》对攻关小组的成立及其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和肯定。

公共管理学院(人口研究所)社会工作研究中心青年集体成立于2011年,团队以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基地为平台,以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为支撑,在社区创新治理、社会组织培育和评估等领域开展社会创新治理服务和公共服务人才的孵化,同时运用专业视角,发挥专业特长,为民生福祉与基层社会治理建言献策。集体团队“十年青春,筑梦服务”。深度参与社会工作教育对口扶贫、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助力脱贫攻坚;打造以社区创新治理需求为“真实问题导向”的社会工作实践服务“三社联动”机制;完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推动社会工作项目、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协会引领作用,培育社会工作师,孵化社会工作机构。团队骨干深耕社会科学实践的同时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承担国家社科基金4项、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项,国家部委项目4项,政企行业部门的横向社会服务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批示12项,为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提供了科研平台。青年先进集体发挥专业优势,更新社会服务理念,创新社会服务形式,突出高校服务职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实现高校产学政研协同发展与多维互动,走出了一条高校服务基层创新社会治理的发展道路。

学生工作处党支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学校党委中心工作,坚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学生工作处党支部努力把握新时期大学生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积极探索学生日常思政管理新模式;疫情期间,24小时无休办公,连续400余天进行本科生疫情防控数据统计、行程信息排查、特殊情况处理等工作;不断完善本科生招生工作,大力开展招生政策宣传;坚持强化优质生源地建设,持续提升线上招生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共产党员立德树人工程、校园先锋工程,组织开展“三师”资助育人活动;精心打造易班学生工作站,悉心培育辅导员讲师工作室;开拓创新武装部征兵工作,完善改进学籍管理服务水平。学生工作处党支部曾获2020年度辽宁省高校“校园先锋工作”示范岗、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案例典型、辽宁省征兵宣传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第七届辽宁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辽宁省高校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A类高校、辽宁省“助学·筑梦·铸人”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2015-2016年度辽宁大学先进党支部等多项荣誉。学生工作处党支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各方面做实做细育人工作,奋力书写辽宁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篇章。

离退休工作处老年学院正式成立于2019年,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和离退休工作处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同事一道,成功完成了老年学院的宣传招生、教学安排、学员管理、后勤建设等各项工作,打开了学校服务辽沈社会、投身老年教育的新局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老年学院成立伊始,面对着各项需要从头开始的工作,团队成员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他们积极地走访各兄弟老年学院,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课程设置和管理方式,结合我校优势,设立了摄影、书法、太极、民族舞等既具有较强教育意义,又受到老年学员欢迎的课程,并积极联系吸引我校和外校业务能力强、深谙老年教育特点的优秀教师,充实到我校老年学院教师队伍中。他们还认真进行招生宣传,积极扩大老年学院社会影响力。在他们和离退休工作处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秋季学期,学院招收学员共计690余人次。2020年11月24日,辽宁大学老年学院获东北内蒙古四省区成人教育协会颁发的“2019-2020年度终身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初,“辽宁大学老年学院开班”成功入选2020年度辽宁大学“十大新闻”。辽宁大学老年学院团队政治信念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探索和实践,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显著社会影响力,团队办事高效,工作人员服务热情,作风正派,群众评价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团队成员将再接再厉,争取将我校老年教育事业再推上一个新台阶。

研究生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是一支有朝气、有活力、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队伍。支部党员分布在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学院等13个培养单位,覆盖面广、代表性强。他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他们组织博士生宣传团,打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等精品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档案,依托“校园先锋工程”等载体,建立“2+1”结对培养机制;凝聚共抗疫情合力,创新“线上+线下”双结合的党建工作方法,用好“两微一端”平台,持续开展党员学习和疫情防控志愿行动,相关活动被“辽宁高校党建”“辽沈智慧党建云平台”“辽宁大学”等平台报道;坚持科研领航,营造学术共进氛围,支部党员荣获国家级奖学金9人次,省市级以上获奖12人次,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课题9项,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篇,获省部级领导批示2项,参与出版专著2部,申请专利2项.

坚持服务社会,助力辽宁全面振兴,组织党员120余人次赴基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和宣传教育工作,60余人次在校内外开展先锋突击队志愿服务,疫情防控期间成立党员志愿者分队在“两站一场”顺利完成研究生返校复学接站工作;撰写的新冠疫情和推进辽宁产业转型等调研报告获省委领导批示,转化为政府民生举措落地实施,服务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2019年,支部获评“辽宁大学先进党支部”;2021年,支部获评“首批辽宁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杰出青年人物——教职工

于欢,男,汉族,1990年1月出生,群众,硕士研究生,现任校医院预防科主治医师。他于2019年获“沈阳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在过去一年的防疫工作中,他先后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制度制定、重点人员管理、重点区域消杀、全员核酸检测、全校疫苗接种等工作。面对紧急任务、突发情况能从容面对,出色完成了各级卫健部门、学校、医院指派的任务,为全校师生健康安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毛毳,女,汉族,198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外国语学院(武圣校区)团委书记。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能够认真履职、守正创新、服务大局,切实践行团的职责党的使命。认真完成上级任务的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党史青年宣讲团,提升学生爱国情怀;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骑行活动,加强学生独立品质;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助力就业最后一公里。疫情期间,在上级团委的支持下组建“为奉献者奉献”义务教学小分队,为援鄂医务人员子女提供义务教学辅导,开展200余次线上教学,得到学习强国、辽阳团市委官方媒体报道。曾获“辽宁省青年岗位能手”、“辽宁省优秀团干部”、“辽宁大学优秀团干部”、“辽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辽宁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建,男,汉族,198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主任。他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严格遵守师德师风建设标准,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教学工作上,为本科生、研究生年均授课450多学时,科研工作上,在国家级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他始终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企业等巡回宣讲30余场,受众近5万人。

白洁,女,回族,198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任辽宁大学数学院教师。在立德树人工程中,她帮扶两名数学院本科生,并加入校园先锋工程,其中,一名学生保研到大连理工大学,另一名学生考研到山东大学。在社会服务中,她在SCI杂志发表一篇关于COVID-19的文章,证明了环境与人的传播路径对整体感染风险有显著作用,提出只有优化不同地区的干预力度才能全面管理疫情的政策建议;她在SCI杂志发表一篇关于霍乱的文章,得到了三个防控霍乱的政策建议。在教育教学中,她主持一项本科校级教改项目,荣获国家级和校级教学大赛奖四项。

孙达,男,1987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辽宁大学保卫处办公室科员。疫情期间,他积极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履职尽责,严格执行保卫处24小时值班制度,多个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和安全保卫工作*,用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校园一方净土。与所有安全保卫人员一道,连续四年荣获全省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集体一等功”。

杨攻研,男,汉族,198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任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积极投身教学工作,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多门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筹备我校承办的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发起校内青年学者论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在《世界经济与政治》、《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在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为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学科声誉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守志,男,汉族,198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任艺术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疫情期间,他开展“疫期读书、艺起战疫”在线读书活动,开设“王牌编剧在线挑战赛”创新线上课程形式,参与以抗疫精神为背景的万人云合唱《我们》的录制。与此同时,他通过“辽宁文艺名家大讲堂”面向全省开展在线讲座。他曾在人民网、光明网发表多篇影视评论和文学评论文章,并荣获第六届辽宁文艺评论奖。他主讲的《戏剧赏析》入选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戏剧剧本创作2》分别于2019年、2020年入选辽宁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赵楠,女,汉族,198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辽宁大学人事处人事科科长。她自2006年留校以来,始终工作在人事管理工作岗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受到领导和广大教师广泛认可和好评。担任人事科科长以来,科学规划开展公开招聘、用人计划申报、年度考核等各项人事管理工作,屡次在年度考核及党员评议中获得优秀,2011年获选为学校党代会代表。

侯敏,男,汉族,198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任辽宁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他负责文学院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工作。任职期间,他承担组织与筹办了辽宁大学大学生故事基地评审论证会,获批了全国首个大学生故事基地;主抓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完成博士后流动站评估工作;全程参与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申报工作;疫情期间,主抓与落实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初试、复试,论文答辩,线上授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他在CSSCI国家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自2017年以来,发表校A类论文4篇,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成果获得辽宁省政府奖三等奖1项。

韩振兴,男,汉族,198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现任研究生院秘书兼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驻村第一书记。他先后获得“辽宁省招生工作先进个人”、“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个人”、“沈阳高校优秀研究生管理干部”等荣誉;他时刻以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己任,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业务素养、增强责任与使命意识,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热情耐心服务师生,积极参加捐资助学等活动,具有迎难而上精神,多次圆满完成抢险救灾、疫情防控、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相关的重大工作任务,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和建设美丽乡村事业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杰出青年人物——研究生

孔令茹,女,蒙古族,199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辽宁大学物理学院结构化学与物理专业。她在学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获得国科协2019年国家优秀青年出国留学项目。她在SCI期刊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篇,发明专利4项。在生活中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全面发展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

卢佳慧,女,汉族,199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在读,现任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她自入学以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在读期间作为导演、编剧、制片制作并拍摄了剧情片《成长》,并获辽宁省网络文化节微电影二等奖以及辽宁大学廉政文化建设创新工程三等奖。剧情片《九月》获沈阳青年影像节最佳编剧奖。先后发表省级期刊两篇。在疫情期间,她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成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并通过支部进行捐款。

冯华炜,女,汉族,198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生命科学院生物卫生统计学专业。在校期间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参与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她长期注于刺参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积极参与“刺参复方中草药生态饵料技术”等五项创新技术在辽宁省7个市县的集成与应用。技术成果新增产值4.31亿元,产生经济效益2.4亿元,获“2020年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1项,为服务辽宁省渔业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为玲,女,汉族,1995年1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曾任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三助一辅”助教。她砺炼党性,政治立场坚定;求索学术,勇于创新实践;脚踏实地,尽显责任担当。在研期间发表两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积极参加合唱舞蹈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投身学校多项赛会服务和志愿服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辽宁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二等学业奖学金,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辽宁省决赛银奖,“辽宁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一路走来,她以自身实际行动诠释“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诤诤训言,践行青年研究生的责任与担当。

许光达,男,汉族,199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在读,现任化学院2019级博士班长。对待科研,他一丝不苟、严谨认真,面对枯燥的科研生活,不抱怨、不停滞,始终深耕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在国际顶级化学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SCI论文,并荣获多项国家、省、市、校级荣誉。

李雪松,女,汉族,199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她泛舟学海、攻坚科研,成绩位列专业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两次,学业奖学金两次,在辽宁大学认定的B类CSSCI来源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篇,在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中文会刊发表论文一篇,以主要参与人身份完成辽宁省“十四五”规划子课题一项,体现了一个青年学生经学致用的良好品质。除此之外,她还担任班长,乐于奉献,曾获得“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在青年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杨月,女,汉族,199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在读,现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她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荣获“辽宁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参加南京大学举办的2020江苏省暑期学校,两次参与撰写《中国福利彩票公益发展报告》,于《新媒体研究》和《科技传播》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在辽宁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调研报告评选活动,辽宁大学研究生英语演讲大赛,第十四届冰心文学大赛等比赛中获奖。

张冬雪,女,汉族,199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在读,现任辽宁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会执行主席、2019级文艺学专业负责人。曾任文学院助教、辽宁大学工会会员,2020年被评为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她敏而好学,曾蝉联六次学业一等奖学金;她投身实践,参与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并评为优秀团队;她精悍干练,组织举办文体活动;她乐于奉献,在2020年冬季疫情防控期间,站在家乡卡口登记,为村民讲解新冠病毒相关知识,不惧危险,勇往直前,为疫情防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郭宇潮,女,汉族,1996年6月出生,共青团员,硕士研究生在读,现任哲学院研究生会执行主席、辽宁大学第三十六届研究生会委员会委员。自入学以来,她刻苦钻研本专业知识,在读期间曾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并获得2020年国家奖学金及学业一等奖学金;协助老师组织2019年哲学年会工作,组织同学进行2020年防疫迎新活动,协助完成省直机关公务员在我校选学课程组织工作;同时她还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疫情期间为社区老人科普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并获得社区优秀志愿者称号。

康胜利,男,汉族,199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在读,现任研究生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他学习成绩优异,连获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共13项;科研成果突出,已在CSSCI和北核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参研国家、教育部、省、市社科基金项目5项,参编著作4部,获评国家、省、市、校各级优秀学术论文、优秀科研成果奖12项;实践经历丰富,历任班长、分团委副书记、学生会执行主席、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以身作则,乐于奉献,荣获省优秀毕业生、省三好学生、市优秀团干部等荣誉15项。

杰出青年人物——本科生

王欢,女,汉族,1999年9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在读,现任辽宁大学第四十九届学生会统筹联络部副部长、药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药学院2018级制药工程一班团支书。她曾多次带领青年学生团队投身社会实践,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奖项荣誉,曾多次组织策划各类文化教育活动,影响效果良好,得到媒体报道。她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多次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她立足岗位职责,敢于担当奉献,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闫晓栋,男,汉族,199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在读,现任辽宁大学第四十九届学生会执行主席,曾任广播影视学院第二十四届学生会执行主席。曾获“辽宁省普通高校2021届优秀毕业生(本科)”、“2020年度沈阳市优秀团学干部”等荣誉称号;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闽商公益基金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目前已推免保送至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传播学学术型硕士,研究方向为:媒介经营管理。

李英特,女,汉族,2000年8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在读,现任辽宁大学第四十九届学生会青年发展部副部长、辽宁大学绿舟环保协会社团社长、环境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2018级环境科学班学习委员。她自2018年入学以来,累计获省政府奖学金1次,校一等奖学金5次、闽商公益奖学金1次;主持国家级大创1项,ei会议收录论文1篇,申报专利2项,并获“沈阳市优秀共青团员”、“沈阳市优秀大学生”等称号。在校期间共获得国家级荣誉5项、省级荣誉4项、市级荣誉3项、校院级荣誉10余项。思想上积极进步、学习上刻苦努力、工作中勤勤恳恳,拥有较高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是一名杰出的当代青年。

杨珖,女,汉族,2000年5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在读,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网络与新媒体班级团支书。她坚持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品学兼优,曾获得辽宁省政府奖学金等20余项荣誉,连续多次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她坚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获得2020年“沈阳市优秀团学干部”;带领班集体获得辽宁大学十佳“标兵班级”称号。她坚持在细思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多次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团队获得辽宁大学“三下乡”实践活动“先进团队”,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所在团队获得国家级铜奖。

杨娴,女,汉族,2000年11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在读,现任化学院2017级应用化学班级学习委员,曾任化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兼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中心主任。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荣誉8项;获辽宁省“互联网+”银奖、沈阳市“优秀大学生”等省、市级奖项十余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志愿活动;另发表论文和专利各1篇,目前以专业成绩第一名拟保送至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周浩,男,汉族,2000年1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在读,现任辽宁大学第四十九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历史学院2017级档案学1班班长。他先后荣获2019年度“沈阳市优秀共青团员”、“辽宁大学优秀团干部”、沈阳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十一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优秀学员、2020年度“沈阳市优秀团学干部”,多次荣获“辽宁大学优秀团员”和校级奖学金。他致力于服务学生社团、繁荣校园文化,他热心社会实践、努力营造校园发扬志愿精神的良好氛围。他在校期间充分践行学生干部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为青年发声、凝聚青年力量,他在毕业之际决心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姜苏一,女,汉族,2000年3月出生,共青团员,本科在读,现任外国语学院18级法语班学习委员兼权益委员。该生思想积极,曾获“辽宁大学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学习勤奋刻苦,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2020年度省政府奖学金;学习之余积极参加中法文化之春、法语活动月等赛事和活动并多次获得奖项,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一等奖、“中国日报”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沈阳外语大赛法语组优秀奖等奖项。

徐劢,男,汉族,2000年6月出生,预备党员,本科在读,现任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团委副书记。三年来,他获得两次校二等奖学金,三次一等奖学金,一次国家奖学金,成绩保持在专业第一名。同时,他多次参加课题项目与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工作中,他负责所在学院团学工作,恪尽职守,参与策划“抗美援朝志愿军寻访活动”、“建党百年主题征文活动”等学院团委品牌活动,并于2020年获评“沈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

徐晓林,男,汉族,199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在读,现任经济学院2017级经济学一班班长。他理想信念坚定、专心本职工作、综合素质突出。本科期间,他坚持学业为本,学而不厌,扎实经济学基础素养、业长于技提高专业信息化能力,在夯实经典经济理论基础上,学习数理程序语言与时俱进;他坚持实践为重,带领队伍先后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均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

戴铭,女,汉族,199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在读,现任文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文学院2017级学生会执行主席。该同学坚持知行合一,连续获得辽宁大学各级奖学金并获得推免资格,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十余项,获得个人荣誉称号十余个。作为党员和团学骨干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疫情期间,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一代拼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神风貌。

祝贺以上青年集体和青年人物获得“先进青年集体、杰出青年人物”的荣誉!

团团期待看到我校师生涌现更多先进青年集体和杰出青年人物。

希望大家从现在起,

向先进典型学习,

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考研机构培训排行榜 - 考研机构